
在 “双碳” 目标引领与《“十四五” 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》政策推动下,公立医院作为高能耗公共建筑的代表,正面临着能耗控制与服务升级的双重挑战。空调系统作为医院能耗的核心组成部分,其运行效率直接影响着医院的运营成本与医疗环境质量。潜江市中心医院作为潜江市唯一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,承载着区域医疗、教学、科研多重使命,随着业务规模的持续扩大,传统分体空调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。
2024 年,医院引入广州派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空调智能控制器 AC360,搭配其自主研发的空调节能管理系统,构建起 “集控管理 + 智能感知 + 远程调控” 的全链路节能解决方案。通过近一年的稳定运行,该系统不仅实现了 “人走关空调” 的智能化管控,更在节能降耗、管理提效、环境优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,为大型综合医院的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实践样本。
一、项目背景:三甲医院的空调节能痛点与转型需求
1.1 医院概况与空调使用现状
潜江市中心医院始建于 1950 年,占地面积 100 亩,建筑面积 10.3 万平方米,编制床位 950 张,设有临床、医技科室 39 个,年门诊接诊 38.7 万人次,收治住院病人 4 万人次。作为集医疗、科研、教学、预防于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,其空调系统覆盖门诊楼、住院部、行政楼、医技楼等多个建筑,包含各类分体空调,涉及格力、美的、海尔、三菱等多个品牌,功率从 1P 到 5P 不等,部分大型医技科室还配备了 380V 大功率空调设备。
这些空调分布在诊疗室、病房、办公室、实验室等不同场景,既要满足患者康复所需的恒温环境,也要适配医护人员工作的舒适需求,更要保障精密医疗设备运行的稳定温度条件。随着医院业务量的增长和医疗技术的升级,空调使用时长逐年增加,能耗占比持续攀升,成为医院运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1.2 传统管理模式的四大核心痛点
(1)能耗浪费严重,运营成本高企
医院人流密集且流动性强,门诊诊室、检查室、会议室等区域频繁出现 “人走机不停” 的现象。据改造前统计,相当比例的空调在无人状态下仍持续运行,其中夜间低峰时段的无效能耗占空调总能耗的显著比例。同时,传统定频空调缺乏智能温控调节,部分区域存在 “过冷过热” 现象,进一步加剧了能源浪费。数据显示,改造前医院空调系统年耗电量占全院总能耗的 45%,成为名副其实的 “电老虎”。
(2)管理效率低下,人工成本高昂
各类分体空调分散在 10 余栋建筑的不同楼层和区域,传统管理完全依赖人工巡检。医院后勤部门需配备专职人员负责空调开关、温度调节和故障排查,人均管理数量众多。在就诊高峰期,医护人员无暇顾及空调管控,后勤人员巡检一次全院空调需耗时良久,难以实现及时调控。此外,人工操作存在主观性强、标准不一的问题,不同巡检人员对温度设定、开关时间的把控存在差异,影响了医疗环境的稳定性。
(3)故障响应滞后,影响医疗服务
传统空调缺乏实时状态监测功能,设备出现制冷制热异常、漏水、异响等故障时,需等待医护人员或患者反馈后才能启动排查。改造前,空调故障平均响应时间较长,部分关键科室如手术室、ICU 的空调故障可能直接影响医疗操作的正常开展,甚至威胁患者安全。同时,由于缺乏能耗数据积累,无法精准判断设备老化程度,导致部分高耗能故障设备长期运行,既浪费能源又存在安全隐患。
(4)管控标准不一,环境舒适度不足
医院不同科室对温度的需求存在显著差异:手术室需维持 22-25℃的恒温环境,新生儿科要求温度控制在 24-26℃,而行政办公室的舒适温度为 25-27℃。传统管理模式下,缺乏统一的温度管控标准,部分区域因温度过高或过低引发患者投诉。同时,空调运行状态无法实时同步,难以根据人员流动、天气变化等动态调整运行参数,进一步降低了环境舒适度。
1.3 转型需求:从 “被动管理” 到 “智能管控”
面对日益突出的能耗与管理问题,潜江市中心医院明确了空调节能改造的核心需求:在保障医疗环境稳定性和舒适度的前提下,实现空调系统的智能化、精细化管理,降低能耗成本;通过远程集控和智能感知技术,减少人工干预,提升管理效率;建立完善的能耗监测和故障预警机制,保障空调系统稳定运行;形成标准化的空调管控体系,适配不同科室的个性化需求。
基于这一需求,医院经过多方调研和技术比对,最终选择与深耕空调节能控制领域 19 年的广州派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,采用其空调智能控制器 AC360 搭配空调节能管理系统,构建全方位的智能管控解决方案。
二、解决方案:AC360 + 智能管理系统的全链路赋能
2.1 核心产品选型:适配医院场景的技术方案
针对医院分体空调品牌多、功率杂、场景散的特点,广州派谷电子科技为潜江中心医院定制了 “硬件适配 + 软件协同” 的一体化解决方案,核心产品包括空调智能控制器 AC360(220V 标准版 + 380V 工业版)和空调节能管理系统(CMS 云集控平台 + 移动端小程序),并配套人体红外传感器、门磁传感器、外挂温度传感器等辅助设备,形成 “感知 - 控制 - 管理” 的闭环体系。
(1)空调智能控制器 AC360:硬件核心的四大优势
空调智能控制器 AC360 作为专为公共建筑设计的分体空调智能控制器,无需改装或拆装空调即可实现智能化升级,完美适配医院复杂的用电环境和多品牌空调设备。其核心优势体现在:
• 多协议兼容,覆盖全场景需求:支持以太网、RS485、无线 4G、LoRa 等多种通讯方式,可根据医院不同区域的网络条件灵活组网。针对门诊楼、住院部等网络覆盖完善的区域,采用以太网 + LoRa 组网;针对偏远区域或临时建筑,依托自带的 4G 联网模块直接实现无线连接,无需额外配置,确保所有空调全量接入。同时,兼容 220V 和 380V 电压规格,其中 380V 工业版配置大功率交流接触器,可安全控制 5P 以上大功率空调,满足医技科室的特殊需求。
• 智能感知联动,实现精准控制:支持外挂人体红外传感器和门磁传感器,通过红外感应判断区域内人员存在状态,结合门磁数据识别门窗开关状态。当检测到区域内无人且门窗关闭 15 分钟后,自动关闭空调;当人员进入时,根据预设温度自动启动空调并调节至适宜状态。自带温度传感器可实时采集环境温度,误差不超过 ±0.5℃,并支持外挂温度传感器实现更精准的温度监测,适配手术室、实验室等对温度精度要求高的场景。
• 强制控制与自主运行兼备:具备温度、时间双重强制控制模块,医院可设定各科室的空调运行时段(如门诊楼 7:00-19:00、住院部 24 小时运行)和温度范围(如夏季不低于 26℃、冬季不高于 20℃),避免人为调整导致的能耗浪费。同时,系统支持断网自主运行功能,即使网络中断,控制器仍可按照预设策略控制空调运行,确保医疗环境不受影响。
• 电能管理与故障监测:内置电能管理模块,可实时监测空调的电压、电流、耗电量等数据,支持电量配额管理和远程充值功能。通过分析能耗数据,可精准识别高耗能设备和异常能耗情况;同时,具备故障自动检测功能,当空调出现电压异常、运行超时等故障时,立即发送报警信号至管理平台。
(2)空调节能管理系统:软件平台的三维管控
广州派谷空调节能管理系统采用 “端 - 边 - 云” 协同架构,通过 CMS 云集控平台、Web 管理端和移动端小程序实现多端协同管控,为医院提供全方位的空调管理解决方案。
• CMS 云集控平台:作为核心管理中枢,具备可视化监控、智能调度、数据分析三大核心功能。平台通过可视化大屏实时展示全院空调的运行状态(开关状态、温度、风速、模式)、能耗数据(实时耗电量、累计耗电量、能耗排名)和故障信息,支持按建筑、科室、楼层进行分区管理和分组控制。管理人员可通过平台设定空调运行策略,如定时开关、温度阈值、节能模式等,实现全局统一管控。
• Web 管理端:面向后勤管理部门,提供精细化管理功能。支持单个空调的远程控制(开关、调温、调风速)、批量操作(分组开关、统一设定)、策略配置(个性化温度设定、运行时段限制)和数据导出(能耗报表、故障记录)。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功能,可生成日、周、月能耗报告,对比不同区域、不同时段的能耗情况,为节能决策提供数据支持。
• 移动端小程序:适配医护人员和后勤巡检人员的移动办公需求。医护人员可通过小程序快速调整本科室空调状态,提交故障报修;后勤人员可接收故障报警推送,实时查看巡检任务,扫码完成设备检查。小程序支持蓝牙近距离配置设备参数,方便现场调试和维护,实现 “随时随地、精准管控”。
2.2 系统架构设计:分层部署的智能管控网络
(1)感知层:全维度数据采集
在全院各类空调旁部署空调智能控制器 AC360,配套安装人体红外传感器、门磁传感器、外挂温度传感器等设备。感知层设备负责采集空调运行数据(电压、电流、运行状态)、环境数据(温度、湿度)和人员状态数据(是否有人、门窗状态),通过多种通讯方式上传至网络层,实现全维度数据覆盖。
(2)网络层:稳定可靠的传输通道
采用 “以太网 + LoRa+4G” 混合组网模式,构建多层次、高可靠的传输网络。门诊楼、住院部等主体建筑内部采用以太网有线连接,确保数据传输稳定;建筑之间通过 LoRa 无线网关组网,最大传输距离可达 1000 米,满足跨建筑数据传输需求;偏远区域和临时建筑借助空调智能控制器 AC360 自带的 4G 联网模块,实现无死角覆盖。网络层支持断点续传功能,确保数据不丢失。
(3)应用层:智能决策与管控
应用层包含 CMS 云集控平台、Web 管理端和移动端小程序,通过智能算法对感知层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,实现三大核心功能:一是智能控制,根据人员状态、环境温度自动调整空调运行参数;二是远程管理,支持多端协同的远程操作和策略配置;三是数据分析,通过能耗统计、趋势分析、故障诊断等功能,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撑。
2.3 个性化场景适配:贴合医疗需求的定制化策略
针对医院不同科室的使用场景和需求差异,系统制定了个性化的管控策略,实现 “一类场景一套方案”:
• 门诊诊室 / 检查室:配置人体红外传感器 + 门磁传感器,实现 “人来开机、人走关机”。设定运行时段为 7:00-19:00,夏季温度锁定在 26-27℃,冬季锁定在 20-21℃,避免医护人员因忙碌忘记关空调,同时保障患者就诊期间的舒适温度。
• 住院病房:采用 24 小时运行模式,温度可在 22-26℃范围内微调,满足患者个性化需求。配置外挂温度传感器,实时监测病房温度,当温度波动超过 ±0.5℃时自动调节,确保康复环境稳定。同时,支持医护人员通过小程序远程调整病房空调,减少查房时的操作流程。
• 手术室 / ICU:采用高精度温度控制策略,温度锁定在 22-25℃,波动范围控制在 ±0.3℃以内。系统与医院洁净系统联动,当手术室进行无菌操作时,自动调整空调风速和运行模式,避免气流扰动影响无菌环境。同时,加强设备故障预警,确保空调系统零中断运行。
• 行政办公室 / 会议室:设定工作日运行时段为 8:00-18:00,非工作时段自动关机。会议室支持预约控制功能,通过与医院会议预约系统联动,在会议开始前 30 分钟自动开启空调,会议结束后 30 分钟自动关闭,避免空场运行。
• 医技科室 / 实验室:针对大功率空调设备,采用空调智能控制器 AC360 工业版 380V 型号,配置大功率交流接触器,确保安全稳定运行。设定温度范围为 20-24℃,满足精密医疗设备的运行要求,同时通过电能管理模块实时监测能耗,避免过载运行。



